跳至主要內容 跳至主選單

藝術

天風餘韻 ─ 高奇峰與天風樓七子書畫作品展

日期: 2013年6月18日 - 7月26日
時間: 上午9:00 - 下午6:00(星期一至五)
(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休息)
地點: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(香港大學大學道2號2樓)
查詢: 2241 5598

 

由廣東畫院與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合辦「天風餘韻─高奇峰與天風樓七子書畫作品展」,是省、港兩地第一次展示天風樓兩代主要人物的藝術成就,在研究廣東繪 畫發展上,有著很大的意義。兩批精選作品分別於廣東及香港兩地展出:六月十三日至六月十九日,在廣東畫院;六月十八日至七月二十六日,在薄扶林香港大學饒 宗頤學術館。

廣東嶺南畫派每一代的代表畫家,都在畫派的技法及理論上有所發展。第一代的居巢及居廉,在惲南田等前人的技法上,開創了撞粉及撞水的技法,加上著重寫生, 為嶺南花鳥畫開一嶄新面目。居廉門下的二高(劍父、奇峰)一陳(樹人),引入從日本學得來的西方寫生、光線及構圖理論,形成一種以中國技法為基礎,融入日 本及西方畫法的畫風,確立了嶺南畫派的風格。

嶺南畫派的第三代,基本是二高的弟子及受兩人影響的畫人。其中高奇峰的弟子,號稱為「天風七子」,對廣東及香港繪畫的發展,影響尤深。天風七子分別為周一 峰、張坤儀、葉少秉、何漆園、黃少強、容漱石及趙少昂,其中何漆園、容漱石、趙少昂及周一峰四位,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,先後移居香港,成為香港繪畫界的 中堅分子。其餘三位,則一直居於廣州。

七子之中,張坤儀的花鳥步趨高奇峰;葉少秉及何漆園的畫法,則參合二居及高奇峰;容漱石近於葉少秉及何漆園,以寫荔枝著名;黃少強是以高奇峰的人物技法為 基礎,開出一種悲天憫人的風格;周一峰則以居廉的山水畫法,參入劍父、奇峰剛健的筆觸。趙少昂在七子之中,個人面目最強。他在用色及花鳥草蟲的造型上,都 能突破前人,尤其在草蟲方面的畫法,徐悲鴻曾譽他為「今古一人」。

天風七子在各方面再推展高奇峰的畫法,而各自開出自己的面目,成為嶺南畫派第三代廣為人知的一群。他們的畫法,正如趙師少昂所最常用的閑章︰「我之為我,自有我在」。